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人物訪談
用友網絡馬紅妮:智能重構制造 走向“4化”
編者按:日前,在2017中國兩化融合大會的智能制造專題論壇上,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馬紅妮帶來了《軟件定義智能制造》的主題分享。在主題演講中,馬紅妮指出,在新的時代智能也重構了制造,強化軟件定義和支撐制造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馬紅妮也分享了用友公司如何幫助制造企業實現智能制造的“4化”。本文特將馬紅妮演講中的核心內容和觀點,進行整理,供參考。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馬紅妮
智能制造“4化”
在新的時代下,各種技術的興起,尤其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這一切都讓企業所面臨的情況與以往大有不同:新的硬件邢臺、新的交互方式、新的服務模式、新的商業價值……其中最為關鍵的點是,因為無所不在的網絡讓企業生態閉環成為可能,即制造商、產品和用戶之間形成閉環。
因此,產業互聯時代,企業成功的核心就是:能否通過產品和服務與客戶建立“強關系”、從“制造”變成“制造服務化”。
互聯網技術顯然已經驅動著智能制造變革。而在這個時代,軟件定義智能制造又將會體現在哪幾個層面呢?智能重構制造,主要是體現在強化軟件定義和支撐制造業的基礎性作用。在具體的制造中,軟件定義產品功能,讓產品重新賦能;軟件定義生產方式,實現虛擬-物理世界的協同;軟件定義管理流程,實現從流程驅動到數據驅動;軟件定義商業模式,實現從大規模制造到大規模定制。
而用友具體怎樣實現智能制造的“4化”呢?
首先是全局化。用友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貫穿了從生產現場,到基礎平臺、智能工廠,再到智慧管理、產業互聯,和最終的智能決策。
其次是一體化。用友構建的是軟硬一體化的智能制造生態體系,目前,用友在基礎支撐、關鍵技術和業務拓展上都有相應的伙伴。
第三是行業化。用友公司長期以來積累的龐大的行業客戶實踐支撐了行業化智能制造方案。用友公司針對流程制造行業和離散裝備行業都有著全套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最后云化。日前,用友公司推出了精智|用友工業互聯網平臺,也是用友云在工業視角的應用。用友精智集新興技術為一體,依托穩健平臺、強調軟件能力、強化工業連接、突出工業應用需求,賦能云時代工業企業。據介紹,用友精智的核心內容是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和設計制造一體化。
用友智能制造賦能中國企業
目前,用友智能制造已經幫助很多企業實現轉型。
旭陽集團,是中國企業500強,中國化工企業50強。經過22年發展,已涵蓋化工、焦炭、科技、貿易金融、地產等業務。2016年銷售收入342億元。通過用友智能制造,最終實現了人均勞效兩年的163%的提升;焦炭產能翻倍,化工產能提升六倍,員工數從8114人降到5568人;制度流程標準化數字化協同,降本增效,工時節省66000小時/年;優化并固化了298個生產流程,打破組織壁壘,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天瑞水泥,也是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實現了從數字工廠到智能工廠的轉變。其借助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實現了材料、能源、工藝、設備運行、投入產出等數據的實時自動采集、生產運行智能監控與智能分析、生產資源集中調度管理,逐步建成了智能工廠,取得了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果:能源消耗減少3-5%,減排CO2約16.1萬噸、SO2約1060噸、粉塵1.61萬噸。 同時,借助用友智能物流一卡通系統,實現計量車輛智能化管理,包括:車號識別、車位控制、重要數據以及音頻、視頻的智能采集與控制。司磅人員由30人減少為5人,年節約人員成本100萬元,作弊行為減少3%,年減少銷售損失197.1萬元。
用友公司成立30年以來,一直專注企業服務,而在3.0時期依托核心產品用友云致力于為企業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社會化服務。在智能制造領域,用友將通過“4化”助力中國企業邁向《中國制造2025》。
我們的服務
推薦資訊
相關文章
欄目更新
熱門點擊
亞洲制造業協會 版權:1998-2012 聯系: E-mail:[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望京阜通東大街6號方恒國際中心A座2206,郵編:100102 京ICP備09029527號 常年法律顧問:林文靜(北京高通律師事務所合伙人)